2023年5月20日,由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主办、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承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研讨会” 在西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近五十位相关领域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参加。
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由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党委书记郭斌教授主持,主旨报告分别由詹绍文教授和刘辉教授主持,邀请了胡惠林教授、高宏存教授、韩源教授、范建华教授等九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文化安全问题、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范式转换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发展重要论述研究”“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重要论述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议题进行了分论坛讨论;十余位专家学者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开展了交流会。
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宏存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韩源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范建华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彭泽明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单世联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云英教授、云南大学李炎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范玉刚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文化安全问题、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范式转换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主旨报告就国家文化安全课题进行了发言。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围绕“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展开。胡教授就我国目前的文化安全和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进行了细致讲解,探讨了在国家文化安全要求背景下传统文科如何进行专业体系的重组和学科交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宏存教授围绕“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文化安全问题”进行了发言。他强调为保障文化安全和网络与信息安全,我国应构建新时代大国竞争的文化制度保障,并从文化制度安全问题、价值共识与集体人格重塑问题、文化资源与文化产权被掠夺问题、意识形态与舆论打压问题、文化安全与文化开放问题五方面出发展开演讲。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范玉刚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国家文化安全观阐释”做了阐述。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探索的现代化,文化价值创新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要以文化视野拓展人类文明新视域,在复数现代性和人类文明跃升大视野中领会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要义,而文化主权安全及其溢出效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能力建设重心之一。另外西南财经大学韩源教授还就“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范式转换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做了学术上的解读,重点宣讲了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范式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新中国文化安全格局”以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安全自主知识体系。西南政法大学彭泽明研究员在发言中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基于‘5W’模式下文化遗产旅游中的文化传播安全维护框架”。一方面是文化遗产旅游与文化传播安全维护的逻辑关联,澄清了文化遗产旅游在维护文化传播安全中能什么、做什么、有什么、行什么;另一方面是文化遗产旅游中文化传播安全维护的“5W”框架,依据传播行为的“5W”模式从主体、内容、渠道、对象、效果等五个维度,构建文化遗产旅游中的文化传播安全维护框架。
主旨报告还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转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等论题做了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单世联教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展开了演讲。他指出“创造性转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中心议题,因此我们要转化的是“文化传统”,以“层累地造成”优化传统,在“接合”和“去接合”的实践中调整传统,通过释放被压抑和被排斥的内容重构传统,最后他还强调创造性转化是自由的创造而非僵化的程式。华中师范大学范建华教授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了演讲。他阐释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解读,最后从传播主体与传播方式入手指出了如何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云英教授以“从资源到资本:历史街区文脉空间保护传承及其价值转译”为题进行了发言。从文化资源与保护体系、历史文化的底线保护、历史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方面讲解了历史空间与管理体系的关系,并对文脉空间的时空场域进行了阐释,最后指出了场景空间的价值输出所在,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就在于存量规划、保护传承与有机更新。云南大学李炎教授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与差异性互动”进行了演讲。他指出中国各地区以地缘为划分依据形成了具备自身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和自我发展规划的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带,并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其次从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出发,对中国代表性文化产业区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要在常态的非均衡性发展态势下,通过资源的互补、主体的互动、信息的互通,走中国式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分论坛报告中,参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发展重要论述研究”“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重要论述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议题进行了分论坛讨论。上海师范大学王元的报告“风险与治理:城市文化遗产安全问题探析”,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其文化遗产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在城市增长期,文化遗产遭遇的安全问题是损毁与破坏,直接威胁文化遗产本体的存续安全;在城市发展期,城市文化遗产遭遇的是“拆旧建新”式的再造,其安全威胁来自于“伪遗产”错误历史信息的传递以及对城市历史的误读;在城市转型期,文化遗产遭遇的是以“更新”为名义的文化消费符号解构,将文化遗产与大众割裂。因此,需要从文化治理、法律治理、社会治理多重途径共同构建城市文化遗产安全治理体系。冯洁的报告“媒介化的世界主义视角下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建构与变迁(建国七十年)”,在阐释“媒介化的世界主义”与“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上,以媒介化的世界主义为视角对建国七十年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建构与变迁作了探讨。一方面,他分析了建国初期传统媒介(电影)是如何通过激发社会主义联盟共同的文化认同、传播文化软实力来构建世界主义以达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目的;另一方面,他解读了21世纪新媒体又是如何介入全球网络治理方案,在重构全球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将由中国形成的国家认同演变成国际规范进而与国家文化安全发生互动联系的。金栋昌的论文“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双重维度、时代价值与实践诉求”,对新时代的时代语境下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强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双向维度的统一,既需要有效地防范国际上的不安全因素,又需要把握时代精华。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选择,同时是契合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固本培元、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兼容并包。李成的报告“文化生态:新时代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界”,详细分析了新时代文化生态的危机表现及其对文化安全的结构性影响。他将文化生态视为新时代观察文化安全的一把钥匙,在此视角下发现当前中国文化生态存在着诸如部分文化主体身份迷失、文化内容同质倾向突出、文化资源的多样性降低以及主导文化的解释力下降等问题,进而提出要以中国实践为基础、以美好生活为导向、以文化产业为依托、以文化创新为手段、以价值认同为目的优化文化生态,建设文化安全。胡霁荣的报告“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安全意涵的思考”,从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文化安全的作用、“文化自信”思想对于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指导意义,以及坚定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核心要求等几方面,思考和探讨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安全意涵。胡霁荣认为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安全的精神支撑,为我们解决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行动指南。涂浩的报告“文化人口空间分布:认知国家文化安全国情的一个视角”,对我国文化人口空间分布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李蕊的报告“区域格局下的越南国家文化安全政策调试”,聚焦影视文化领域,分析了越南国家文化安全构建的诉求和实践。吴尚丽的报告“文化治边:边疆文化治理的理论意涵与实现路径”,主要探讨了文化治边的价值功能和实现途径。范欣蓓的报告“《阿诗玛》传播与利用中的文化安全隐患研究”,以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为例,探讨其在三个社会性场域内的资源化实践。
另外参会学者在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政策、非遗传承等领域做了分享。朱可鑫的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化产业管理政策的三次跃迁”,就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政策的演进进行了解读。何志强的报告“中国情境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何以在地化:一个国家-社会-乡村视角”,注意到了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过程。赵灵子的报告“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整体赋能:升级逻辑与行动策略”,着眼整体赋能视角,以“政策+文化+数智+生态”的四维赋能框架体系来科学检视当前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实践中的难题。张琳的报告“虚拟空间中曲艺非遗‘文化双创’的实践样态与发展路径研究”,主要探索了虚拟空间中曲艺非遗“文化双创”发展的赋能路径。付缦的报告“社会效益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效益如何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解读。赵东的报告“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分析”,根据对不同文化企业类型的划分对其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5月21日,与会代表赴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针对袁家村规划建设及运营方式进行了深度考察,在袁家村村委会讲解员的带领讲解下,大家对袁家村的文旅产业发展思路、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创意、农家乐的运营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